亚龙湾

理论探索城市环境空间中的微型实验性建筑


理论探索

城市环境空间中的微型实验性建筑

——展亭的艺术造型设计谈

导读:

在漫长的建筑发展历程中,城市环境空间中的微型实验性建筑在探索新建筑形态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其带有的前卫性理念与特征可能一时让人无法接受与辨识,但其探究的问题与经验,往往能够解决一些建筑领域的所被困扰的问题。而展亭便是作为实验性与探索性的身份存在。

实验性的建筑艺术——“展亭”

01

什么是“展亭”?

展亭源自英文“Pavilion”,意为“用于特定目的建筑物或类似的结构物;在公园或花园中装饰华丽精致的附属建筑物”,简言之“公园中小巧玲珑的亭子”。展亭是一种规模较小的临时类建筑,在当代时期通常被设置于某一种文化背景下,作为容纳展览或者活动的空间场所,并且在很多时候是专门为某个特定的事件而建造,具有瞬时性的特点。不管是盛大的世博会、双年展,还是小型的发布会、开幕式,都有展亭的身影出现,而且往往以一种不同寻常的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展亭这种临时的的建筑类型,其特别之处在于它提供展览空间的同时本身也作为“展品”成为展览的一部分。因此,展亭中的“展”代表了这种建筑类型最本质的意义,注重“展览”与“建筑”的关系,并试图将建筑物本体加入到展览中,重新思考建筑与艺术,建筑师与艺术家的关系。

总的来说,可将展亭概念概括为:为容纳某个活动搭建的临时建筑场所,提供相对单一的使用功能,活动结束后即拆除;在建筑创新方面,展亭建筑所采用的材料、技术手段、结构建造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实验性特征;建筑面积和自身体量较小,一般规模不超过平方;具有单元化、易拆卸、可移动、低消耗、可循环使用的特点;可放置于室内室外的公共空间。

02

“展亭”的发展历程

展亭类建筑最早出现于公元3世纪的《亚历山大大帝传奇》(Alexanderromance)中提及到的埃塞俄比亚王后命人搭建了一个石头制的移动展亭,用于观察军队。至十七世纪,随着欧洲人前往东方世界的频繁探险活动,西方贵族发现展亭在东方国家大量出现,并认为这种小型临时性建筑具有异国情调与想象力,满足了贵族们的猎奇心理。在此之后,这类小型建筑常常出现于贵族私人花园中,且其与园林中的点景建筑相同,功能并非出于首要位置,主要为了体现西方贵族阶层的理想与兴趣。此时期的园林中的传统展亭经常仿造某些著名建筑的外形,建造成仿制的萎缩版本,华而不实,观赏性远远大于实用性。十八世纪,随着新形式社交的需求变化,花园中的展亭成为欧洲贵族逃避现实社会中的限制和约束的避难所,因此建造了大批洛可可式展亭用于举办酒会、舞会等活动。在17、18世纪的欧洲,由于亚洲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对西方国家的影响逐渐增强,展亭在欧洲的数量也迅速增加。

至十九世纪中期,随着西方殖民统治的扩展以及欧洲本土工业化的发展,西方国家为了展示工艺与技术,举办了一系列世界性博览会与艺术展览活动。在年第二届世界博览会中,由于巴黎无法提供足够的空间来容纳所有参与的国家,因此,各国代表开始围绕在中央展览馆外各自搭建临时展览馆。国家的形象和标识不再只通过工艺品和工业产品来展示,建筑本身及其建造开始成为展览的一部分。年,在巴黎世博会期间流行起来的新艺术运动中,建筑师亨利·苏瓦日(HenriSauvage)为美国现代舞蹈家洛伊·富勒(LoieFuller)设计了一座展亭作为临时剧院(FullerPavilion)。建筑师试图将博览会上的临时建筑从历史象征转向建筑观念的表达,开始强调建筑带给人的感官体验。年,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LudwigMiesVanderRohe)为巴塞罗那世博会设计的德国馆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临时展览建筑。展览时没有任何展品,而是建筑物本身被作为展品展出。在当时,巴塞罗那管呈现了全新的展示方式,是以一种建筑艺术的成就代表当时的德国技术与成就,也成为现代主义建筑里程碑式的标志。随后的展厅发展逐渐为建筑的结构和建构实验探索创造了可能性。例如年由勒·柯布西耶和伊安尼斯·泽纳基斯(IannisXenakis)设计的飞利浦展亭是由双曲线抛物面组成的悬索结构,动感十足。

在十八世纪至二十世纪期间,许多关于建筑的设计理念与方法都带有实验性和探索未来建筑的可能性特征,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借助展亭为手段开始提出更新思想与建筑技术,特别是新材料的运用,引领了现代建筑思潮,使其成为现代主义建筑学派倡导者实践的新媒介。

直至二十世纪,随着世界发展的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也更加重视未来发展的方向。每年最引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gbidebao.com/ylcs/10440.html


当前时间: